孩子厌学拒学的心理分析(孩子厌学要看心理医生吗)

孩子厌学拒学的心理分析(孩子厌学要看心理医生吗)

厌学甚至拒绝上学的孩子让家长头痛不已。

从表面上看,孩子厌学拒学的原因是成绩差。其实,“成绩差”只是导火索,而不是问题的根源。

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心理。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先驱杰罗姆·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都能以一定的知识的正当形式,有效地教给处于任何发展时期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巨大:由此看来,早教不是不可行的,而是教育者怎样做到适应儿童个性化心理特点的因材施教。

孩子不爱学习,一定是教育的理念、方式和方法出现了问题。布鲁纳特别强调了通过激发孩子的个性化思考替代程序化、死记硬背的机械化教育方式的重要性。也就是说要在学习中激发孩子的创造性,诱发他们的快感。

孩子从厌学绝学到自伤自杀,只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发展程度而已。

如果孩子讨厌学习、绝对上学,那很有可能是孩子在向家长发出求救的信号:目前的学习生活真是太糟糕了,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收到这个信号后,家长该怎么办呢?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是责骂孩子,或者是紧张得不知所措?

小明(化名),初中一年级男生,小学时成绩优异,乖巧听话,除了敏感内向一点外,没有什么让父母担心的。然而上了初中一年级一个月后,开始慢慢变得起床吃力,后来逐渐发展到一到上学时间不是肚子疼就是头疼,经常请假在家。有一次,他对父母说,不想上学了,交不上朋友,数学也没有考好,特别怀念小学的时光……父母除了耐着性子,或温情或严厉的给小明讲解好好学习的利害外,好像还是无法解决小明的困扰。随着躯体症状越来越严重和频发,小明不得不在家里休学了……

在休学的“美好”时光里,躯体症状不翼而飞,小明既没有头痛也没有脑热,只是迷上了手游,经常玩到半夜三更,反正第二天也不用上学……

爸爸妈妈也是焦头烂额,惶恐不知所措,只能小心的忍者……直到有一次,凌晨三点发现孩子还在疯狂的玩游戏,他们终于忍无可忍,像被逼疯了似的,与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试图驯服孩子回到校园,然而小明喊道:“我很没用,我也不想活了,活得那么痛苦!”

得知孩子的自杀念头,父母也陷入了焦虑失眠之中,担心孩子想不开有个三长两短,一家人陷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

为什么一个乖巧、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会遇到这么大的危机?从开始的学习危机到后来的自杀危机,似乎父母也不敢要求小明好好学习、成绩优异了,只期待他能正常回到校园就行了!

当孩子厌学拒学后,我们都想寻找到背后的根源,但似乎原因并不好找,很多因素复杂的糅合在一起。我们尝试谈论其中几个关键的因素。

第一个因素:家庭关系紧张或混乱。比如说,亲子关系紧张、疏离,夫妻关系不和甚至矛盾重重,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与学习适应造成重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孩子早期经历的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经历,貌似已经被遗忘,实质上仍深深镌刻在孩子的大脑中,成为强大的潜意识存在,长久而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所以,无论过去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做得如何,把握好现在并看清过去,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关注和关心孩子内心的声音,因为那才是对现实生活的补偿、警醒和纠正。如果一味拒绝、排斥、压制或纠正孩子内心的真正所思所想,那么这些所思所想就会变成强大的力量,犹如魔鬼一般,将孩子撕成碎片。

因此,对于好的家庭教育来说,最重要的首先还是家长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生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关系。

我们既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更需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

第二个因素:共生关系剥夺了孩子的独立人格。由父母主导的亲子共生关系固化了孩子的思维模式和心理模式,低自我分化的家人终日朝夕相处,心理上逐渐相互依恋,孩子仿佛变成一个连体婴,一旦分离便焦虑不已。于是,孩子无法上学、无法出门,父母也无法离开,即使暂时离开,心理也无法不挂念孩子。同时,低分化的父母会将自己情绪的不稳定投注到某个最脆弱的孩子身上,敏感的孩子可能会感受到父母的情感状态,同步呈现出对学习、生活的无精打采。

当孩子出现厌学拒学的情绪后,大多数父母却反过来抱怨孩子被动,缺乏自主能力。殊不知根源就在家长身上,是自己在潜意识中对孩子控制的太紧造成的。

父母用无限的耐心缠住孩子,把孩子“绑起来”。他们对孩子真正的情感需要毫不关心,而只想把孩子占为己有。为了孩子,世上所有的事情他们都愿意做,只有一件除外:让孩子独立。

第三个因素:不安全依附型人格特质的形成。拥有此类人格特质的孩子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和生活目标,容易出现敌意和攻击行为,导致学业艰难维持。那不安全依附型人格特质是怎样形成的呢?

儿童的依附关系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人格特质,在孩子一岁时,就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婴儿身上表现出不同的依附形态。如果父母对婴儿的照顾从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周到有佳,婴儿就会形成安全依附型的人格特质。这种特质有八成以上会维持到学龄期,到成年后,仍有七成以上会维持不变。由此可见,早期家庭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果父母没有照顾好儿童的深层心理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安全依附型会转变为不安全依附型。

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1623-1662)在著作《思想录》(第4卷)中指出:情感有着理性无法领会的理由。

父母如何领会孩子的心理情感需求呢?

从孩子的作品中了解孩子,包括他们的绘画、自由写作、游戏塑造、沙盘制作等;还可以从孩子无意间做出的细微动作、不自觉流露出的转瞬即逝的表情来透视孩子的内心;对于敏锐的父母来说,哪怕是最随意的挥洒,也隐藏着孩子灵魂深处的秘密。

对于孩子来说,做出决定的并不是他们自己,而是他们内心某种更为强大的情感力量。

第四个因素:父母的狭义引导。成绩是唯一的评判标准,没有成绩,天便塌了。单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弹性,危机四伏,很容易将孩子推向危险的悬崖。如果恰巧遭遇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孩子生存的压力倍增。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情感需求,很容易阻隔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如果缺乏情感和爱的滋养,人的成长就会没有重要的内在动力,就会变得没有方向和力量。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有权力成为自己。正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难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让你感到舒服的环境里,让你的内心得到安宁是糟践自己吗?难道成为年入上万英镑的外科医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吗?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认为你应该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应该对自己有什么要求。”(《月亮和六便士》第218页,【英】威廉·萨默赛特·毛姆,李继宏译,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6年1月第1版)

第五个因素:学校教育本身的局限性。校园学习标准化、单一化,缺乏因材施教的氛围和举措。学习是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心智过程的激发因素是积极的创造性思考而不是机械式的程序化教学。我们的学校教育过于标准化和程序化,久而久之必然导致孩子的心理厌倦,此时如果有外界诱惑(比如说电子游戏等)带来的刺激和巅峰体验捕获孩子的喜欢探险、新奇、创造的心灵,学习便会成为一种糟糕的体验。

这个世界唯一能给人带来生命活力和意义的两样东西就是艺术与爱。艺术不产生真理,而产生美。“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当艺术家把美提炼出来之后,这种美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的。要认识它,你必须重复艺术家的痛苦历程。美是艺术家唱给你听的音乐,要在你的心里再次听到它,你需要知识、敏感和想象力。”(《月亮和六便士》第84页)虽然生活在喧嚣的城市,我的内心却比沙漠的隐士更加孤独。只愿其他人别来打扰我,此外更无所求。我全心全意追逐着目标,为了追到这个目标,我甘愿牺牲精神之外的自己。我有着世俗所不能理解的理想。

本文为 大黄蜂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奔跑的肥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hf-edu.com/1046/。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版权均归 深圳大黄蜂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以任何形式分享、转载、盗用、镜像。

如果您的孩子或家人也有类似文中 《孩子厌学拒学的心理分析(孩子厌学要看心理医生吗)》 问题困扰,可扫 网站右侧的二维码 或 点击手机底部的 课程报名 获得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


最新一期训练营报名中:https://sem.dhfjy.com/promotion/index?id=2&clickid=dhfedu,点击左边网址链接付款报名,仅需29.9元本站专属优惠),即可体验一周(上课形式:直播授课+不限次回放+导师辅导)。

支付成功后请发送订单号、付款成功截图并附上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或微信号)至 我们的专属邮箱 raoyu@dhfjy.com,邮件标题请注明付款成功日期时间(如:2023.06.01 15:23:15 我已购买体验课程,请尽快安排老师联系我),我们在确认后将会安排老师一对一提供上课指导及咨询服务。


Tips

1、本站内容精彩导读 ,点击快速定位问题:https://www.dhf-edu.com/daodu/

2、大黄蜂教育各大平台官方账号链接地址汇总:https://www.dhf-edu.com/huizong/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6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3年 4月 6日 上午1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