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假面具”(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厌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假面具”(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厌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假面具”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中,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已接近甚至超过总人数的10%。青少年已被列为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但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心理问题始终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我们的孩子到底有什么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靠谁来解决?吃药能行吗?

五个厌学少年的故事

【故事一】林,初三学生,性格内向,大缺点没有,就是有时性子急躁,爱发脾气,学习成绩还过得去,但老师反映比较孤僻,不合群,做事缺乏耐心。眼看到了升高中的节骨眼上,林向家长提出了一个令人不能接受的要求,不去读书了,在家自学。

【故事二】丰,高一学生,初中学习一般,考高中时,超水平发挥,进了重点中学,着实让父母高兴了一番,但只读了一个学期,便出现了问题。老师反映在学校上课不专心,还经常和同学吵架。对此,丰的回答是,读书没意思,要读也要换个学校。

【故事三】敏,高一学生,家庭条件不错,父母都算得上是白领,为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敏凡是想要和学习相关的东西,父母一定满足。但如今该买的都买了,敏却对学习没了兴趣,一看书就犯困,平常的笑脸也不见了踪影,“会不会是学习压力太大?”父母整天为她担心。

【故事四】尤,初二学生,年纪不大,但颇为能干,能够将时下教育体制的弊端一一陈述,当然归根结底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读书无用论”,什么事情都得依着他去做,在家中和父母顶着干,到了学校则和老师、同学过不去。

【故事五】泰,高三学生,一直是班上的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是老师心目中的“骄子”,让父母很是欣慰。然而,麻烦来自高二的暑假,作为奖励,泰拥有了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迷上了电脑游戏,开始是玩一会再学习,后来是有空就玩,接着是挤时间玩,最后是不玩难过。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学习成绩开始下降。

五个故事,原因不同,但结果一样,那就是“厌学”。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时,常常有一个最普通的想法,减轻孩子的压力,尽量创造好的环境,只要是他(她)肯学习,满足一些要求。但结果却常常事与愿违。这些问题谁来解决?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厌学现象是时下青少年心理问题中最时髦的“行为问题”。

厌学有着不同的心理根源

林,经过多次咨询后,被考虑为“人际关系紧张”,其实他厌学的真正原因在于总是和老师、同学不能相处,在学校没有乐趣。有这些问题的青少年常常与同学、老师、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处不融洽,不擅与人交往,与别人合作有困难;总给人的感觉缺乏热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欢强词夺理,不合群、孤僻,或者爱发脾气、骂人等等。试想,这样的孩子能喜欢学习吗?

丰,问题在于“适应不良”。原来丰在这所重点中学读书失去了过去的那种平常心。过去,在普通中学时,自己不是最差的,老师也常常给予照顾,可如今进了重点中学,反而是成了最差的。老师上课提问,自己还没反应过来,同学们便举起了手。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似乎总有那么一点傲慢,这样的环境,丰无论如何也学不下去了。

敏的问题在于“轻性抑郁”,兴趣丧失,经常感到疲乏、失眠、胃口不佳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

尤,存在“对立违抗性障碍”,这些孩子没有智力问题,也没有精神疾病,但却存在社会适应困难,究其原因多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有关。

泰,则是“电脑成瘾行为”,这可是时下的时髦病,这样的孩子往往使用电脑的次数越来越多,试图控制但最终失败,与电脑相关的活动耗时过多,以至于减少重要的学习、社交、娱乐活动。

家长+老师+心理咨询师=灵丹妙药

心理咨询师给出了诊断,许多家长寄希望于心理咨询师能够开出一帖灵丹妙药,药到病除。如果抱有这样想法的家长,那咨询师的回答一定会令你失望的。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是一类社会性疾病,也就是说,它的产生原因有许多家庭、社会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变,没有社会关注和期望的改变,根未除,病又如何医治呢?为此,家长、老师本身就是咨询师。当然,我们在心理咨询师这里也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就好比有了师傅,自然学得快点。

看看心理咨询师都是怎么帮助的

面对各种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最常选用的治疗办法就是———心理治疗,常用的有:

A.认知治疗这种方法主要是咨询师利用专业知识帮助青少年找到连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的真正心理反应,并引导和帮助学生一起去改变对学习的态度。

B.行为治疗这种方法主要强调了训练某种习惯,通过与咨询师的沟通,问题少年往往也领会了问题的所在,但光知道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去建立新的习惯。就如同光知道游泳,但没去游过,恐怕于事无济的。当然有了心理咨询师的督导,就更容易从习惯到自然了。

C.生物反馈治疗这种方法是借助仪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生理反应,并不是直接针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但对于如何控制成瘾行为、控制学习引发的焦虑、紧张、失眠却是有特殊的辅助治疗作用。

药物治疗因人而异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除了被确诊为精神疾病外,一般咨询师很少会建议药物治疗青少年行为问题。但有些行为问题继发的严重情况,咨询师有时会建议使用小剂量的药物。比如,当症状中焦虑、紧张比较明显时,心理咨询师会建议服用一些抗焦虑药物;睡眠很糟糕时,也会建议选用一些镇静安眠药来尽快地改善睡眠;对于存在抑郁的青少年,有必要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但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大多数情况下,药物只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一旦症状控制后,就不宜再长期使用药物,否则会造成青少年对药物的生理依赖和心理依赖。

行为问题并不是心理的“不治之症”

心理咨询中,经常出现许多家长抱着希望而来,但却多少带有些失望而归。究其原因,除了心理咨询师本身原因外,大多数是因为家长对治疗心理问题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多年养成的问题,希望咨询师开导一下,或是给一个什么治疗就药到病除。而根本缺乏耐心和信心去始终如一地接受治疗。要知道,有的心理治疗需要几年时间也是不足为怪的。因此,心理咨询师提醒问题青少年的家长,对待孩子的问题,不要追求“即时效应”,但也不能因为开始的治疗效果不好,就泄了气,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不治之症”。

本文为 大黄蜂教育 原创文章,作者:奔跑的肥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hf-edu.com/2525/。

特别声明:本站所有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版权均归 深圳大黄蜂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以任何形式分享、转载、盗用、镜像。

如果您的孩子或家人也有类似文中 《厌学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假面具”(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问题困扰,可扫 网站右侧的二维码 或 点击手机底部的 课程报名 获得专业指导老师的帮助。


最新一期训练营报名中:https://sem.dhfjy.com/promotion/index?id=2&clickid=dhfedu,点击左边网址链接付款报名,仅需29.9元本站专属优惠),即可体验一周(上课形式:直播授课+不限次回放+导师辅导)。

支付成功后请发送订单号、付款成功截图并附上姓名、联系方式(手机号码或微信号)至 我们的专属邮箱 raoyu@dhfjy.com,邮件标题请注明付款成功日期时间(如:2023.06.01 15:23:15 我已购买体验课程,请尽快安排老师联系我),我们在确认后将会安排老师一对一提供上课指导及咨询服务。


Tips

1、本站内容精彩导读 ,点击快速定位问题:https://www.dhf-edu.com/daodu/

2、大黄蜂教育各大平台官方账号链接地址汇总:https://www.dhf-edu.com/huizong/

(0)
上一篇 2023年 4月 25日 上午10:04
下一篇 2023年 4月 25日 上午10:04

相关推荐